文章
  • 文章
搜索

景点推荐

首页 >>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 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聚力建设体育强国
详细内容

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聚力建设体育强国

2021-07-02 11:13中国体育报

  百年风华,逐梦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画卷正生动描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摆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复兴的高度,推动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体育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引领体育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新时代的追梦人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勇挑重担,开拓进取,聚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回首奋斗路,人民的需要始终是体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百年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从《天津青年》的“奥运三问”到《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道出的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心声。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体育没有产生过一个世界冠军。在世界舞台上迅速摆脱贫弱形象,不仅是中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需求,更是对民族自信的需求。“人生能有几回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这些接连涌现并广为流传的体育口号,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体育强国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尽管追梦的道路并非鲜花满径,新中国体育事业在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奋斗的汗水浇灌梦想的渴望。成千上万次的攻坚与突破,无不充满着挫折与奋起,创新与求实。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为新中国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小球”成功转动“大球”。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的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为新中国体育事业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980年新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新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90年,新中国举办亚运会,迎来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的历史性时刻,在第11届亚洲运动会闭幕式的看台上,人民群众自发打出“亚运成功、众盼奥运”的横幅,热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盼。

  回应人民的呼声,顺应时代的潮流,我国体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竞技高峰方面的制度优势,逐渐形成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奥运战略,成功制订并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200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历史性地跃居奥运金牌榜第一位。一届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不仅解答了百年前的“奥运三问”,还让中国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体育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体育舞台的中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广播体操、运动水平等级等制度不断完善。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成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跨世纪纲领性文件。2009年,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这也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人民的一项传承至今的宝贵奥运遗产。

  立足新时代,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重大飞跃。近年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截至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高到77.3岁。通过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深化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截至2020年末,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60万人,体育场地面积已有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如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广大乡村,15分钟健身圈遍布城市社区,形式多样的健身“打卡”在人们的朋友圈里蔚然成风。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体育需求结构转变和需求升级的新形势,体育领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治理效能,释放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协会实体化改革稳步推进。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着眼青少年健康这一战略问题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革新了理念、指明了方向。

  无论是体教融合、体医融合,还是体旅融合,这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破解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体育强国,既要求体育领域全面发展,又需要特定领域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下,体育产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不断创新体育产品供给机制,提升体育产品供给质量,引领体育消费新需求,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用品制造和贸易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9万亿元。体育行业服务人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体育始终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

  迈向新征程,尤其需要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努力构建与体育事业新常态相适应的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力迸发的同时,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并没有退出“刚需”的行列,但人民对于体育事业的认识、观念和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双重推动下,体育事业新常态正加速形成。伴随着全社会日益形成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体育成绩价值观,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发展结构和发展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体育系统正面临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极其紧迫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努力开新局谱新篇。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当初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作出的郑重承诺。通过几年来的南展西扩东进,如今冰雪运动已成功走出山海关,形成东南西北、冬夏两季、冰上雪上全面开花的新局面。在2018至2019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次已达2.24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佳绩再夺世界杯冠军,第十次站上世界排坛“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中,女排精神、登山精神、中华体育精神释放出愈加亮丽的时代光芒。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

  当前,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渐行渐近。中国风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日益吸引世界的目光。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广大体育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勇挑重担,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澎湃奋斗豪情,在一次次创新、突破和超越中,凝聚起共赴体育强国建设壮丽征程的磅礴伟力。(葛会忠)


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35号国侨办西办公楼3F   邮箱:ccsta@chinata.com.cn

Copyright 2018-2025 www.chinacs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47469号-10    公安备案:11010102004760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