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 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详细内容

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要报要点】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标签滥贴乱用等问题。本期要报建议通过建立资源环境容量的底线约束机制,配置适应资源环境本底的区域生态旅游产品谱系,提高区域生态旅游空间治理水平和现代化管控能力,配套绿色化、低消耗的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生态旅游推广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形成中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方略。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了以自然公园和生态景区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10个,生态旅游供给日益丰富。“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到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其中,2019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2020年下半年,森林旅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2019年游客量的84.2%。生态旅游方式越来越得到国民的欢迎,综合效益日趋显著。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当前我国生态旅游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管理不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标签滥贴乱用,甚至以生态旅游名义开发房地产。相当数量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科普和环境教育功能没有落到实处,特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不力,旅游餐饮浪费严重。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度偏低,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此外,生态旅游的监督管理体系也2有待健全,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边界划定不清,如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不明。

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践行生态文明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抉择

旅游业是碳足迹的主要贡献者。生态旅游不是指生态地区的旅游活动,而是一种恪守生态环境保护伦理的负责任的旅游方式。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能够采取积极的政策和行动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产业绿色化、生态化转型发展,推进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助力中国加快实现 2060 年“碳中和”目标。

(二)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优化的关键载体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同时各地正在统筹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制定国土空间修复利用指南。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将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引导“三生空间”科学配置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保护修复。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

生态地区往往与贫困地区重叠。我国原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产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约束突出。生态旅游是促进此类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资产和乡村闲置资产增值的必然选择。高质量生态旅游通过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生态旅游产品创新以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措施,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格局,助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形成整个区域生态资产增值、社会福祉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资源环境容量的底线约束机制

科学确定生态旅游人口活动规模及其容量上限,识别生态旅游活动的适宜性分布和边界阈值。围绕提高生态旅游承载能力,建立交通、住宿、能源、应急等综合设施支撑体系提升方案。调控人流物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利用、游客体验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重视新型智慧和技术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和数字化展示水平。

(二)构建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本底的生态旅游产品谱系

生态旅游发展并不会完全限制在景区空间内,需要从区域尺度加强对区域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明确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和差异性,在全域范围内优化配置生态旅游产品谱系,对核心区生态旅游产品及其关联性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进行一体化整合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升级,拓展生态康养、体育运动等新业态和新空间,培育世界级生态旅 游景区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制定绿色化、低消耗的生态旅游政策和配套支撑

综合平衡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生态旅游环境监测、游客容量调控、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管控制度。建立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解说体系、标识系统等建设标准,建立包括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区、生态导游、生态住宿、生态餐饮、生态企业等资格认证体系,积极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不断引导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者提高绿色技术水平,激励形成绿色化、低消耗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四)加强生态旅游推广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

积极开拓国际国内生态旅游市场,推动生态旅游的全民参与。完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培育全民绿色低碳意识。优化生态旅游宣传推广渠道体系,将生态旅游纳入“美丽中国”全球推广计划。

(五)推进区域生态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行政管理体系下生态旅游公共部门、私人、社区居民 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联盟或伙伴关系的治理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相关者机制。针对跨行政区的大型自然区域的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生态旅游区域协作,构建纵横结合、利益共享的共同参与和监管网络。

采用情况:本文于 2021 年 6 月被《文化和旅游智库 要报》采用

供稿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稿 :虞虎、王甫园、钟林生、朱鹤


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35号国侨办西办公楼3F   邮箱:ccsta@chinata.com.cn

Copyright 2018-2025 www.chinacs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47469号-10    公安备案:11010102004760

技术支持: 创和全网营销 | 管理登录
seo seo